第(2/3)页 “郡丞大人没记错,修路时那里不允许通行,我家押镖的师傅们,只能绕了几十里的山路,由于事前没有通知,耽误了交货日期,还赔了货主几百两银子。” 提起旧事,薄家主就算心里明白,这件事与杜慎行无关。 但只要想到府衙整体官员的做事风格,还是难免替自己未来要走与官府打交道,从漕帮转变为货运商绅的事,捏了一把汗。 而杜慎行感受到这种变化,也是有苦难言。 府衙的形象由于一些官员的贪污,早已烂透了。 有些事光靠嘴上说还不行,必须切实处理好。 “先生,府衙拨给雒县县衙六千两银子修路,还没一年它就断毁了,此事我定会派人前去彻查。” “查什么啊,验收的时候李郡守和当地县令签字盖章了,就算有问题,当时不查,过了一年半载再去查,修路的也会推脱是风不好、水不好、天公不作美或是山崩地裂了,除了京直道修不好要灭三族,蜀地的官道可没事后追究这么一说。” 一番话成功让杜慎行打消了秋后算账的想法。 也明白了,林羽提出道路的问题,不是想让他追究那些贪官的问题,顿时不解地问。 “先生与我们议论此事,是有什么打算吗?” 薄家主与汪玉林听到这种单纯的发言,不由双双看向这个,与他们争论时妙语频出,但面对林羽时,根本不走脑子的郡丞大人,想笑却又不敢笑。 还能有什么打算? 了解过林羽过往的人谁不知道,林羽的一句至理名言。 “杜兄,要致富先修路,别看这条路修起来,要花费数千两银子,可修通以后,大大提高了货运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比起同样道路不通的地方,益州就能吸引更多的商贩前来或是经过,光是过关税费,都能收不少。” 古时修建的道路不收费。 可有些物品按照税费分类不同,过关进城会收过关税。 这也是地方赋税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 “要致富先修路,可是先生,官道一里一千两,寻常乡道也要四百两,新府衙建成三年,才收了两年的赋税,连府衙有破损之处,都舍不得拨钱修缮,官道报修也是有间隔的。” 像拨了六千两银子修的那六里路。 至少十年内不能再报修。 否则朝廷查下来,官官相护作伪证追究不到他们身上,最终全部赖在承接修路的民工身上。 如果派下来的官员为人正直也就罢了,如果是一丘之貉的话,他们还会联手,趁机让民工们获罪,搜刮民脂民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