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到一个身着五品官服的青年凑上前来,眯着眼打量着对方。 “宋大人不认得我了?我是您举荐入翰林的学生袁终道啊。” 袁终道,年三十,是出身贫寒的一介布衣,因一篇《轻赋论》扬名,经自己举荐给陛下。 本来以为这个后生能写出《轻赋论》,是一个为了百姓谋利、心怀大志的才子。 谁知当上翰林学士后,便成为了替景王做事的投机者。 通往高官厚禄的捷径那么多条,袁终道选择了最危险也是收益最大的那一条。 对此,宋尚书唯有尊重,并远离,彻底地划清界限。 “新农具推广,主要是考核地方官员的,与编撰书籍、宣扬学识的袁翰林无关吧?” 宋尚书怎能不知,对方这是打算攀交情套他话,然后去景王那里卖好。 他假装头疼,伸手按在太阳穴上,在袁终道再次开口前,皱着眉说:“我乏了,先回家休息,此事袁翰林若有疑问,可等吏部考核的具体细则下发后,一看便知。” “……” 等到考核细则下来,第一次功绩考核也已结束,景王在地方的附庸官员们没有任何先见之明,难免出现差池,被辰王的人抓住把柄。 袁终道正是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才特意在景王的提点下,拦在此处,向宋尚书询问此事。 不料宋尚书根本不给他和景王的面子,竟让他事后自己拿眼看! “等王爷上位,先把你这个吏部尚书让给本官做。” 袁终道口头是意淫了一番,转身又去找吏部侍郎打听消息。 然而此事是陛下专命宋尚书负责的,左右侍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唯一能说的,只有:“谨遵陛下圣谕,好好推广新农具,有了功绩还怕考核吗?” 话糙理不糙,可身为王爷,对于新农具一事,根本一无所知,这是极为不利的! 此事从头至尾,陛下只让大公主殿下带着鼓旗军参与其中,那个把旱地灌水变成水田的陈实校尉,还因表现良好,擢升至从五品上的武散官游骑将军。 从鼓旗军训兵的职务,调到了御前率领玄武门的侍卫队,成了皇城守卫的中坚力量,陛下跟前的红人。 要是景王一开始就知晓新农具的利害之利,做了先手准备的话,这个位置就可能争取到自己人手里。 袁终道深知景王的危机与投机的想法,厚着脸皮把新农具的事打听了一个遍,终于找到了关键人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