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杜慎行接过盆里的锅盔,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可盆里的锅盔实在是太香了,松脆油酥,让没吃早饭的他暗吞口水。 只能先吃为敬。 填饱了肚子,杜慎行脑子也变得更加灵光起来。 他忽然意识到,炭粉只有林先生自家能烧制,那么以后,想让粗盐变成精盐,岂不是要先向林先生家购买炭粉? “先生,炭粉贵吗?” “一斤六十文。” “多少?!” 杜慎行声量猛地拔高,仿佛不敢置信。 从杂货铺买一斤粗盐才要十来文钱,一斤炭粉便要六十文钱。 就算杜慎行并未当过账房,也能算明白这笔账。 “一斤六十文是卖给糖坊的价格,盐司要买的话,最低我也只能再降五文,真的没办法再降了,再说了,一斤炭粉能过滤两千斤盐水,按最低效率折算,它能过滤出数百斤精盐。” 一斤粗盐能溶解成五斤盐水,照此推算,一斤炭粉能吸附四五百斤的粗盐水。 林羽对外声称是过滤杂质,但实际上炭粉主要是吸附盐水里的杂质,负责过滤的另有他物。 食用的粗盐拿来制作精盐,损耗在两成左右。 所以使用一斤炭粉能得到二三百斤精盐。 “杜兄,根据我的算法,十斤精盐能消耗三文钱的炭粉,你觉得值不值?” 根本不知道粗盐如何变成精盐的杜慎行,只听这个结果,顿时双眼放光,不住地点头。 就一个字—— “值!” 对比起一两银子一两精盐的价格,别说十斤精盐消耗三文钱的炭粉,一斤精盐消耗三文钱的炭粉,朝廷也没有任何负担。 如此一来,他也不必担心,朝廷会因为炭粉耗材价格高,从而打炭粉的主意。 毕竟,烧炭粉靠的是技术,知道它怎么烧,眼睛会了便脑子和双手不会,还是没有用。 也没必要因为这些支出,寒了有功之人进献精盐的一片赤诚之心。 杜慎行心情大好,又多吃了一块锅盔。 吃完一块,犹豫着要不要再喝碗满院飘香的鱼汤,垫垫肚子的时候,钱表哥带着手下的一名衙役,骑马载着四麻袋粗盐前来。 益州盐司负责赋税事务的官吏们,和之前被抓的府衙同僚们一道,还在大牢里关着。 因此只是走流程,提用盐司库存的一百斤粗盐,颇费了一番周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