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专门买来烧石灰用的。 当然了,这和林羽故意宣传有关。 林大姑父把尾款结清,将押车的队伍送走,乐呵呵地打探道:“羽娃子,这些木材到底能赚多少钱?” 去农林场买木材时,林大姑父搜肠刮肚,把这辈子能用上的话,全部拿来砍价。 终于因为买得多,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回来了这些木材。 开始他还以为是羽娃子要用,尽管没提工钱的事,他也乐得帮忙。 后来三娃告诉他,是自家与羽娃子一起联手做生意,像倒卖野甘蔗一样能赚钱,他既相信羽娃子不会让自家吃亏,又担心上万两银子砸进去,亏了全家砸锅卖铁赔不起羽娃子的钱。 所以,他根本不关心木材是用来做啥的,只关心它能赚多少。 “爹,都和你说了,不要瞎打听。” 石三哥无语极了。 他还记着羽娃子说的话,农具的事,在没当众展示前,绝对不能透出口风去。 爹要是知道能赚多少钱,一定高兴得四处宣扬去吹牛皮,可不能坏了羽娃子的大事,成了千古罪人。 “大姑父,三哥说得对,你就别打听了,反正这些木材拉回来,就算没有人买,最后也是我担着。” “你这娃子,姑父不是这个意思……唉,算了,我先去田里忙活,等要卖木材的时候记得喊我。” 以前当家做主的林大姑父,随着儿子儿媳妇们在林羽家成了管事。 如今逐渐变成了家里打杂的闲散人员,哪有需要往哪里搬。 他还憋着一口气,想通过这次做买卖在媳妇面前,树立雄风呢。 林羽看到大姑父因为最近吃得好,脸上的皱纹长开,像是年轻了十岁,张了张嘴,还是咽下了让大姑父再等几天,骑着秧马去干活的话。 人嘛,忙点好。 “三哥,每年插秧的这段时间都要下小雨灌青,你记得把木材用油布盖好,看紧些别出差错。” “放心吧你,自家赚钱的东西,比我的眼珠子还宝贝呢。” 尽管着急倒手木材,但石三哥知道羽娃子不说卖,他就悄悄咪咪地囤着。 有些话根本不用问出口。 跟着羽娃子混,三天吃撑九顿。 尽管旌阳地处蜀地平原,但雨水也是说来就来。 傍晚时夕阳还高悬在山巅,夜幕还未降临,一阵凉风吹来,就下起了密密的小雨。 如此一来,拔下来的秧苗泡在待插秧的田间地头里,也不担心死了。 许多位于山坡高处,难以灌溉的旱田里,享受了这场甘霖,每亩还能多收几斤粮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