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来到自贸区大多时候也都是兜售一些山货以及购买粮食和布料什么的。 这也给这个自贸区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除了粮商,布商,以及一些来收山货的商人基本都无法在这里生存。 而所有的东西都是相互的。 商人少,政府能收到的税收自然也少。 政府收到的税收少,自然也就不太愿意将钱投资在这些地方。 而当下,这座提供给两国百姓互市易货的自贸区,与农村集市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比农村的集市要大一些,路要宽一些,边上也还有税务职员对一些大额商品进行税收征缴。 几人走在其中。 耳边听见的是各种语言的叫卖声。 几人包括李嘉赐在内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看见那些穿着打扮跟几十年前国内百姓一样的北棒人,大家也不免觉得新奇。 华国与北棒的商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泾渭分明。 几人顺着华国商人所处的区域来到了北棒商人所处的区域。 “几位老板,看看野菌子野山参,都是刚从山里挖的!” 刚刚过来,就能听见立在最边上的一个摊贩用蹩脚的华语喊他们看自己的商品。 李嘉赐低头想了想,迈步走了过去。 “山参不错啊。” 李嘉赐低头扫了眼摆在摊子上的那些山参道:“应该都在地里长了几十年了吧?” “老板眼力真好!” 那商贩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 因为常年干农活的缘故,皮肤黝黑,看起来要比本身的年纪还要大一些。 见李嘉赐称赞自己的山参,她也立马回应道:“这些山参都是刚刚开放的地区挖出来的,之前从来没有人去过,每根至少都有三十几年了。” “老板如果要的多的话,我可以给老板优惠一些!” 北棒这边的商人基本都是北棒一方派来的代卖。 在入华之前,政府就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让他们学华国话,学习华国的国情。 如果不是口音听起来有些别扭,大概率会认为他们就是华国本地人。 看着面前那个对自己满脸堆笑的女人。 李嘉赐勾勾嘴角,顺口问:“能优惠多少?” “呃……” 女人想了想说:“当下时价是一百块一根,如果老板要是买超过一百根,我可以算你八十块!” 第(3/3)页